直島/被現代藝術擁抱/讓安藤忠雄崩潰的事情/倍樂生之家美術館/2025瀨戶內藝術祭Day3 (Ep5)#安藤忠雄#瀬戸内国際芸術祭 #SETOUCHI TRIENNALE #Naoshima
許多人從世界各地來到直島, 就是為了安藤忠雄, 32年來,他在這裡安住了10件作品。 其實,當年,安藤忠雄接受福武集團邀請時, 他也沒想到, 建築與現代藝術可以翻轉小島的命運。 這一趟, 我們體驗了其中五件。 那天,原本計劃地中美術館之後, 走路去李禹煥美術館和山谷畫廊, 結果,在地中停留的時間超過預期, 便直接到飯店辦入住, 這樣才來得及參加, 下午4點的倍樂生之家美術館的導覽, 這是專為住客提供的活動, 行前我有寫信給飯店請教導覽使用的語言, 答覆是日語, 在山坡上的美術館到了, 導覽老師問我日語可以嗎? 我們說, 大丈夫です, We can feel and experience it 那就邊聽邊猜囉! 猜,我最會了。 倍樂生之家美術館是直島藝術計畫的起點, 整棟建築依山而建, 俯瞰是幾個矩形與圓形的組合, 入口是二樓, 館內允許拍照但不能錄影。 站在二樓窗戶看到這個圓柱型空間, 發現遠處那個沒有出路的樓梯, 讓我想到Escher的階梯, 安藤忠雄很調皮耶。 集合之後,開始導覽。 先經過這排照片牆, 這是攝影家安齊重男紀錄 參與直島計畫的藝術家們, 我特別關注兩人, 這張,不用猜, 就是安藤忠雄, 他的愛犬取名「柯比意」, 柯比意是啟發安藤極深的當代建築之父。 這張又是誰? 1976年的草間彌生, 你猜對了嗎? 循著螺旋走道往下到地下室, 先進入這個有三樓高的清水模圓柱型空間, 剛剛就是在那個窗拍的全景。 這裡只放了一件發光體作品, 是美國當代觀念藝術家 Bruce Nauman的「100 Live and Die」, 用100個霓虹燈管彎折成48個字, 分別與生和死組合聯想, 輪流閃啊閃, 有一些,讀起來荒謬又真實, 讓人忍不住想一直看下去。 這些語句看似隨機, 其實反映了人類情感、 慾望與存在的多樣性與矛盾。 某一刻,會全部亮起來, 蠻震撼的。 屋頂有自然光源, 環顧四周, 突然覺得這裡有柯比意「廊香教堂」的氛圍。 第一件作品蠻衝擊的, 來看下一件「無題」, 也是很有故事性。 這個空間本來是安藤忠雄設計要讓光線進來、 看到外面綠意的窗口, 受邀參加「場域特定藝術」的庫內利斯, 來到這裡,就說: 「我想在這裡做作品。」 窗,就讓給了藝術, 整個封起來。 庫內利斯是歐洲「貧窮藝術」的重要人物, 仔細看作品, 一圈圈像海苔捲一樣的東西, 是用鉛(板)包覆著和服布料、漂流木、 或者陶磁碎片, 這些日常物品,都是容易取得、被消費, 最終失去價值的東西, 但是透過藝術家的轉化, 從全然不同的角度重新處理它們, 賦予新的價值, 也試圖重新建立它們與人的關係。 導覽老師要我們猜每一卷有多重? 答案是20公斤。 重到整面牆還得加鐵柱, 才能撐住這個藝術品。 29年過去了, 這件作品慢慢往下沉, 上面還出現了縫隙……, 也就是說, 時間也成為作品的一部分。 接著我們走出外面的露台, 這是我很期待的杉本博司的「時間暴露」。 第一次看到「海景」系列 是在九州的由布院美術館, 深深被他的概念吸引, 他認為原始人和現代人 看到的是同一個海平面, 這是永遠不會變的東西, 所以,他在世界各地的海邊 拍攝幾乎相同的海景。 在這裡, 14幅「海景」分列清水模牆體的兩邊, 中間留出一段開口向著海洋, 畫面上的海平面 與實際瀨戶內海的海平面完美的對齊。 作品暴露在戶外, 就是要讓它們經歷風吹日曬雨淋, 隨著時間風化, 從而呈現「時間」的流動。 不過,這些作品幾乎沒有明顯的劣化痕跡, 導覽老師指著遠方一個小白點, 杉本博司把作品掛在那個 「更容易被自然破壞」的懸崖上, 據說風化速度就很快, 真的暴露了時間的痕跡。 走回室內, 聽到一些聲音。 這件作品叫做《三個愛聊天的人》, 三個立體人像分開擺置, 嘴巴一直碎碎念, 發出「Chat、Chat、Chat」的聲音, 好像真的有三個人在旁邊聊天, 聊著聊著,居然還會唱歌, 導覽老師也一直 「Chat、Chat、Chat」的加入聊天, 超有趣的! 美國藝術家弗蘭克・斯特拉 在這裡有兩件作品。 他很厲害, 喜歡用大塊的幾何圖形和鮮豔的顏色, 讓畫面看起來超有力又有節奏感; 想像一大群船一起出海, 動感十足,充滿力量。 阿頑很享受斯特拉的抽象魔力。 這是個大約9米高、沒有屋頂的立方體空間, 放著兩塊巨大的石頭, 線條柔和圓渾。 走進來之後, 老師要我們隨意躺在石頭上, 去感受石頭上方的空間。 這裡與天空垂直連結, 作品名字是「天秘」, 懂了, 有沒有看見天空的秘密? 其實,我更喜歡的是這兩塊石頭, 靜靜的抱著它,擁抱自然。 我生性駑鈍, 每次參觀美術館都會爭取導覽的機會, 這樣可以順利進入作品的情境, 很有收穫。 很幸運,有參加這次的導覽。 接下來,我們走上一樓。 這個空間屬於英國藝術家理查・朗, 1997年美術館邀請多位藝術家在地創作, 他在海岸撿了漂流木,排列成這個圓形, 就是「瀨戶內海的流木之圓」。 另一件在牆上, 使用了他從家鄉帶來的艾文河的泥土, 在潔白的牆上塗抹出兩個泥環, 老師要大家猜猜, 他花了多少時間來完成? 答案是30分鐘。 據說,他在牆上塗泥的時候, 安藤正好在場, 你猜,他有什麼反應? 細看泥環的即興圖案, 其實很有東方的意境, 戶外,還有「十五夜的石之圓」, 這是用石頭組成的圓形作品, 取名十五,是因為完成的當天剛好是滿月。 我們繼續走上二樓,來到這面牆, 老師要我們仔細看牆縫, 竟然長出草誒?! 就在窗框和混凝土牆壁的縫隙裡, 如果沒人指引,你會看到嗎? 其實這也是一件作品哦, 用木頭雕刻出來的, 做得非常精細! 世界那麼大, 能與這牆縫裡的雜草相遇, 也是緣分吧! 看完雜草,可以直接走出二樓的戶外草地, 這也太美了! 有看到一點點白色建築嗎? 那裡就是地中美術館的咖啡廳。 這裡的視野真的很好, 那是總會在圖片上出現的大杵島。 草地上的這件作品叫做「船底與洞穴」, 是大竹伸朗在1990年創作的, 我們昨天在女木島欣賞了他的「女根」。 作品靈感來自造船廠的船底 和那些奇形怪狀的洞穴, 他超愛把平常被忽略的 工業場景搬上藝術舞台, 讓我們重新發現 這些不起眼的東西其實也很有故事。 我們走捷徑回飯店, 經過兩件有趣的作品, 「三枚正方形」 是三塊金屬板會隨風緩緩地傾斜、又回復, 就像不倒翁, 雖然都是正方形, 每一塊都有自己的節奏與姿態, 呵呵,又像哲學題了。 我忍不住要去推推它們。 另一件作品叫做「喝茶吧」, 在層層堆疊的石桌上, 放著一只看似意志堅挺、凝視大海的茶碗, 是奉茶的概念嗎? 有趣的是, 旁邊真的有一個飲水機, 方便旅人添水。 也許有人會問, 我們不是聽不懂日文嗎? 怎麼看起來好像都懂, 因為我有考前猜題,先準備啦! 而且導覽老師偶爾也會穿插幾句英文, 謝謝他的貼心。 親愛的南瓜,我們終於來了, 6點的海濱晚餐, 有它陪伴, 是不是超夢幻? 下集深度體驗倍樂生之家公園飯店, 還有從早到晚都看不膩的黃南瓜。 記得訂閱,打開小鈴鐺,
#倍樂生之家美術館 # 安藤忠雄 #Naoshima
到直島,怎麼能錯過倍樂生之家美術館?這是安藤忠雄在這裡的第一件作品。
早在1992年就落成,集美術館和酒店於一體,安藤以此實踐「自然、建築、藝術共生」的理念。它建在面向瀨戶內海的高台上,建築物有一個大大的開口,與海洋互通。直島藝術計畫的定位是現代藝術,所以,藝術品類型很豐富,也充分啟發想像力,並邀請藝術家為特定的場所創作在地性的永久作品,他們會親自挑選場所並創作。所以,作品也不止於展廳內,還遍布美術館的各處,甚至零星分布在環繞著美術館的海岸線和樹林中。
讓藝術欣賞成為很悠閒、很自然的一件事。
special thanks for music──
Art of life
https://pixabay.com/music/modern-classical-art-of-life-286594/
a painting
https://pixabay.com/music/modern-classical-a-painting-278231/
hope
https://pixabay.com/music/modern-classical-hope-295455/
Heavenly Calm
https://pixabay.com/music/ambient-heavenly-calm-252015/
special thanks for video clips and pictures──
倍樂生之家官網與IG https://benesse-artsite.jp/
3 Comments
❤
看了影片解說,寧靜又充滿感動,P上去的安藤忠雄崩潰兩次,但還是讓作品繼續存續在建築裡真的太有趣了😂
請教影片裡的作品是藝術祭時間以外,也都可以看得到的對嗎?
剛去完日本回來,想跟你分享一下5月底新開的直島新美術館非常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