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萬華區, 東三水街市場, 新富町文化市場Dongsanshui Street Market & Xinfu Market, Wanhua District

我們剛結束剝皮寮歷史街區的參觀。 如果你對台灣的歷史有興趣,特別是萬華的文化和教育,
千萬別錯過我們在剝皮寮歷史街區的影片。 現在,我們走在昆明街上,就在剝皮寮的外面。 這支影片,要帶大家一起走進萬華社區,感受在地人的日常生活。 從昆明街一個小小, 不太顯眼的入口走進去,
我們發現了一個有遮棚的市場。 這裡就是東三水街市場。 後來我們才知道,另一側靠近康定路,其實有個更明顯的入口。 不過沒關係,能意外發現這種在地市場,也是種驚喜。 萬華是台北最古老的區域。這裡的每一條巷弄都有故事,
生活節奏悠閒,過去與現在交織在一起。 東三水街市場,就是台北最有味道的傳統市場之一。 走進裡面,最吸引人的就是滿滿的攤位,各式各樣,每一攤都很有特色。 先看到的是新鮮的蔬菜,還有帶著晨露的香草。 水果攤也很繽紛,擺滿桌面,色彩繽紛又有季節感。 東三水街市場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日治時期,
那時萬華還叫「艋舺」,是台北發展的起點。 一百多年來,它一直是居民買新鮮食材和生活用品的重要場所。 跟夜市不同,這裡是白天的市場——
不是觀光表演,而是真正屬於社區的地方。 在這裡買菜,不只是買東西,更是打招呼, 聊聊天,延續傳統的方式。 每個攤位的風格,都是老闆自己慢慢累積出來的。 如果你逛到肚子餓,市場裡也有很多現成的小吃可以嚐。 我們遇到一家炸物攤,實在忍不住想試試看。 在這裡,自己挑自己想吃的。 選項太多了,讓人不知道該從哪一樣開始。 難怪攤位前面總是擠滿了人。 我們還發現一些從來沒吃過的水果。 這個入口,通往旁邊的新富町文化市場。 我們等一下再進去,先在外面看看周邊。 旁邊有一家很舒服的小咖啡店,叫 Tokyobike Café。 這就是新富町文化市場的外觀。 這棟圓形建築,中間有天井,攤位向四周延伸,對當時來說相當新穎。 新富町文化市場建於 1930 年代的日治時期,
當時的台北正快速現代化。 這樣的設計讓攤商容易擺放商品,顧客也能在屋簷下自在走動。 好了,現在我們一起走進去看看。 在日治時期,新富町文化市場叫做「成功市場」,
當時可是全台北最先進的市場之一。 如今,它經過整修,保留了日治時代的建築風貌,
同時也成了新的文化空間。 走進裡面,建築本身就好像在說故事。 抬頭一看,放射狀的樑柱撐起屋頂,形成開闊的圓頂。 中間的天井透進自然光,讓空間變得柔和。 攤位圍成一圈,就像車輪的輻條,設計既有效率又和諧。 這個模型,重現了以前這裡的豬肉攤和雜貨攤。 現在的新富町文化市場,不只是買東西的地方,也是文化展演的場地,
會舉辦和台北飲食, 歷史, 生活有關的展覽。 你常常可以看到藝術展覽, 料理教室,
甚至是說故事的活動,帶人們認識台北的飲食文化。 市場變成了一個舞台,讓傳統和創意在這裡交會
——老居民跟年輕創業者都能共享這個空間。 這裡,就是新富町文化市場的主要接待區。 對附近居民來說,它不只是市場,
更像是大家的客廳,是聚會的地方,也是記憶的所在。 現在,我們走到外面,看看市場和社區的連結。 從這個角度,可以欣賞它日治時期的建築之美。 中央的天井,灑下陽光,讓空間變得溫暖。 圓形的設計,就像車輪的輻條,展現出將近百年前的設計巧思。 透過自我轉型,它不只是一座傳統市場,
更是文化地標。新富町文化市場延續的,不是懷舊,而是活生生的傳統。 我們的探索就到這裡。感謝收看,別忘了訂閱, 按讚, 分享喔!

多語言字幕:請點選設定圖示,然後選擇您想要的字幕語言。
Multilingual Subtitles: Click the settings icon to choose a caption language.
#WanhuaDistrict #DongsanshuiStreetMarket #XinfuMarket #萬華區 #台北美食

Writ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