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卓萬 干卓萬橫斷 干卓萬群峰 干卓萬下武界 百岳四大障礙
#干卓萬 #干卓萬橫斷 #干卓萬群峰 #干卓萬下武界 #百岳四大障礙
服務專線 ☛ 0972573495
亞馬遜國家山岳協會 ☛ LINE 官方 https://lin.ee/Ec1ao5V
亞馬遜高山接駁/機場接送 ☛ LINE 官方https://lin.ee/aog8cRL
亞馬遜高山接駁/亞馬遜機場接送 ☛ 𝐅𝐁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518840791872080
亞馬遜機場接送服務 ☛網站連結 https://g.co/kgs/2tUcVUA
亞馬遜登山自組群組請依據所在地加入 ☛ LINE 群組 https://linktr.ee/yy661003
所在縣市 : 南投縣仁愛鄉,南投縣信義鄉
里程 : 58.6公里
步道類型 : 高山步道
步道型態 : 雙向進出
海拔高度 : 2100~3369公尺
高度落差 : 1269公尺
路面狀況
水泥路、針葉樹跟路徑、土石山徑、拉繩岩壁、碎石崩塌、倒木、箭竹林
所需時間 : 4-5 天
難易度 : 高
所屬園區 : 中央山脈北段
最適季節 : 春、夏、秋
申請入山 : 是
申請入園 : 否
百岳 / 小百岳 : 干卓萬山 牧山 火山 卓社大山
基點
1.干卓萬山/3284m/二等三角點/編號1460
2.牧山/3241m/三等三角點/編號5969
3.萬東山西峰/3258m/三等三角點/編好5966
4.卓社大山/3369m/二等三角點/編號1455
交通方式
開車
【萬大林道7.8k停車處】
西部出發:行駛國道3號至霧峰系統交流道下,接國道6號埔里端,轉台14線至霧社,遇投83線右轉至親愛村,萬大林道入口便在親愛國小大門右側。
花蓮出發:行駛台8線往大禹嶺,轉台14甲線至霧社,遇投83線左轉至親愛村,萬大林道入口便在親愛國小大門右側。
大眾運輸
【萬大林道7.8k停車處】
無大眾交通工具。
出發點
萬大林道7.8k停車處
DAY1:
行走距離:11.8公里
上河行走時間:625分鐘 / 10.5 小時
爬升:+1611公尺、-273公尺
10.3K鐵皮工寮 → (4.2公里,150分鐘) → 登山口 → (3.3公里,135分鐘) → 獵寮營地 → (1.6公里,120分鐘) → 十粒溪源營地 → (2.7公里,220分鐘) → 乳形峰東鞍營地
DAY2:
行走距離:13.2公里
上河行走時間:660分鐘 / 11 小時
爬升:+1220公尺、-1005公尺
乳形峰東鞍營地 → (1.2公里,120分鐘) → 干卓萬山 → (2.4公里,210分鐘) → 三叉峰下營地 → (1.0公里,15分鐘) → 牧山池營地(紮營) → (1.0公里,15分鐘) → 牧山 → (3.3公里,輕裝150分鐘) → 萬東山西峰/火山 → (3.3公里,輕裝140分鐘) → 牧山 → (1.0公里,10分鐘) → 牧山池
DAY3:
行走距離:9.6公里
上河行走時間:725分鐘 / 12.1 小時
爬升:+845公尺、-1176公尺
牧山池 → (1.0公里,15分鐘) → 三峰叉營地 → (1.9公里,130分鐘) → 卓社大山東北鞍營地 → (0.5公里,40分鐘) → 卓社大山東峰叉路口 → (1.3公里,90分鐘) → 3198公尺峰 → (2.8公里,320分鐘) → 卓社大山 → (2.1公里,130分鐘) → 2899鞍部營地
DAY4:
行走距離(估):13.3公里 (下面步程加總起來約9.5公里,比較準?!)
上河行走時間:560分鐘 / 9.5 小時
爬升:+1220公尺、-1005公尺
2899鞍部營地 → (1.7公里,140分鐘) → 卓社山 → (1.7公里,90分鐘) → 林道登山口 → (1.15公里,50分鐘) → 造林大鐵牌 (H1871) → (4.2公里,180分鐘) → 林道小溪水源 → (0.5公里,100分鐘) → 栗栖溪 → 武界林道5.5K處上接駁回家
備註
1.卓社大山與牧山屬於信義鄉,需申請入山證;干卓萬山與火山則屬於仁愛鄉,無需申請入山證
2.拜訪干卓萬群峰,除了由萬大林道原路來回,也可從武界林道和丹大林道進出。
3.通往主要登山口的萬大林道,時因道路坍方而封閉,不妨先確認一下路況再出發。
萬大林道
萬大林道起點位於南投縣仁愛鄉的親愛村,然後直深入中央山脈中段的中心位置。林道原本有40多公里的長度,但在禁止伐木後,林務局便不再對林道進行養護,現今林務局所記錄的林道長度僅僅只有7公里,大約是林道可以通車的距離,也就是干卓萬群峰的攀登入山口。
各據一方的山脈
原住民在此地的活動歷史悠久,有布農卓社群共十社,干卓萬群在今曲冰一帶,泰雅族分佈於現今的親愛村,再加上東南端的卡社群,三個不同社群,在昔日的歲月裡,即以干卓萬山區為居住和活動的範圍,期間也因爭奪獵區,造成彼此對立及仇恨,以致互相馘首,譜成了最早的山岳活動史。
干卓萬山名的由來
因此山臨近布農族干卓萬群的祖居地(今曲冰,即萬豐部落)而得名,這裡是中央山脈脊樑中段,也是守護武界部落的布農族聖山。
牧山的由來與演變
牧山山名的由來,源於《台灣山岳一覽表》,在此之前原稱為「南干卓萬山」,但就此山的地理位置,似乎要以《台灣高山明細表》中別稱為「干卓萬山東南峰」較為合理。以景觀而言,這裡遍布淺竹,無大樹亦無大石,看起來就像座廣大的牧場,「牧山」之名也是蠻貼切的。而「干卓萬山東南峰」,則被後來的山友冠在牧山東北方的山峰上,成為另一座高山的名字。
火山─讓人疑惑的山名
因為萬東山西峰的山名,容易讓人產生誤解,山友們遂以其別名「火山」稱之。而為什麼叫做火山呢?是因為山頂多由赭褐色的板岩風化成的礫土構成,看起來像被火燒紅了一樣,故名。而火山這條稜脈,是干卓萬群峰唯一與中央山脈主脊相連的支脈,也是萬大南溪與卡社溪的分水嶺;在行政區上,是南投縣仁愛鄉和信義鄉的天然界線;在人文歷史上,則是泰雅族賽德克亞族萬大群與北布農族,兩個不同部族的獵區的南北分界線。
卓社大山─征伐太陽的傳說
卓社群的布農族相傳在遠古時候,天上有兩個太陽,太陽的熱力將地面上的草木、牲畜與人類,曬得將要枯死與滅亡。族人遂派遣部落裡的勇士去征伐太陽,勇士們便帶著族中小孩一起出發。但太陽距離地上實在太遙遠,當他們成功回來時,原先的勇士已經老死,帶去的小孩也已成白髮老人。而征伐太陽的勇士們就是從部落附近的一座高山,也就是卓社大山出發的。
動物
干卓萬群峰因較少登山客拜訪,維持著相當好的生態環境,其中又以鳥類種類最為豐富,黑長尾雉、藍腹鷴、台灣山鷓鴣、青背山雀、紅頭山雀、赤腹山雀、白尾鴝、栗背林鴝、白眉林鴝、台灣朱雀、黃胸藪眉、台灣噪眉、白耳畫眉、冠羽畫眉、繡眼畫眉、綠畫眉、黃羽鸚嘴、褐頭花翼、粉紅鸚嘴、台灣叢樹鶯、星鴉、松鴉、白環鸚嘴鵯、紅嘴黑鵯、灰喉山椒鳥、朱鸝、山紅頭、小彎嘴、大彎嘴、鵂鶹、大冠鷲、雄鷹、林鵰都是林間可見的鳥類。
植物
干卓萬斷崖區由於有非常多的崩塌地,是高山花卉喜愛落腳的地區,像是反捲根結蘭、高山杜鵑、竹笙、玉山佛甲草、高山沙参、玉山山蘿蔔、尼泊爾籟蕭、玉山繡線菊、玉山石竹、台灣烏頭、玉山金絲桃、阿里山薊、玉山繩子草、玉山小檗、高山白珠樹、玉山卷耳、山牻牛耳苗、台灣鬼督郵、野薄荷、台灣羊桃,乃至於高大的柳杉林、扁柏、紅檜、台灣杉等都是山上常見的植物。
地形地貌
干卓萬山南側崖壁聳峭,東南面與瘦稜連接,兩側是一瀉千尺的崩崖,西南側也是深垂的絕壁,此即為有名的「干卓萬斷崖」。牧山位於干卓萬山塊和卓社大山之間,遠望無顯著峰形,頂端平緩脊寬。萬東山西峰(火山)則為卡社溪與萬大南溪的分水嶺,山勢明顯而獨立,山頂由細碎礫土構成。卓社大山是干卓萬山塊中的最高峰,山勢巍峨聳立,途中上上下下數個岩峰即為著名的十八連峰。
特色
干卓萬群峰遠離中央山脈自成一系,從十粒溪到乳形峰陡峭的路況、膽顫心驚的干卓萬斷崖,和卓社大山前連綿不絕的十八連峰,來一趟干卓萬群峰,便能體會「峭巗峻岫」四個字的真諦!